本报记者 尹耀增
通讯员 贺永魁 赵建萍
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仙米乡德欠村坐落在脑山地区,距县城90公里,是一个纯牧业村,群众居住极为分散,尤其在夏秋季草场转场后,大多数牧民暂居的草场通讯没有信号,乡政府和村“两委”想要联系就十分困难,有时遇到紧急情况,需进山寻找,十分不便。
面对这一现状和老大难问题,2021年新一届村“两委”班子上任后,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建议下,开始收集日常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各类信息,包括家庭基础信息、各类证件复印件、低收入户收入监测表、各类政策享受情况等内容,历时近一年时间建立起了德欠村“户户通”动态台账。
看到“户户通”台账的建立,牧民苏挖么项高兴地说:“家里距德欠村党员活动室需30多分钟车程,此次村上创新开展了“户户通”小台账后,即便需要交相关证件的复印件,或者忘记带身份证了,也不用来回跑,直接在台账中查找复印件就可以,特别方便”。
说起“户户通”台账,德欠村第一书记王占魁感触颇深:“自己在德欠村驻村5年来,每次到夏秋草场转场的这4个月时间内,联系群众极为困难,有时导致好多工作滞后。”
2021年3月初,在万名干部下乡之际,正好作为宣讲组成员通过与新一届村干部商量之后,决定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建立“户户通”台账。
于是,王占魁就跑到乡政府和联点帮扶单位卫健局沟通协调,将困难和初衷告诉之后,也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县卫健局的大力支持,县卫健局及时向村里捐赠了价值6000元的一台电脑和高清拍摄仪,并派专业技术人员前来安装及技术指导。
“但在收集过程中,遇到了很多问题,比如有的群众外出务工,不能及时提供相关信息,有的甚至联系不上,还有的将相关证件丢失的,等等,这些都影响了此项工作的进程。”王占魁说,“不过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,在驻村干部与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,最终在今年年初完成了‘户户通’动态台账的建立,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,甚至有车的将车牌号等信息也都记录在册了。”
说着王占魁不由笑了起来……这笑容是他们在历经挫折后成功的最美诠释,也是群众对他们点赞的喜悦。
“德欠村山大沟深,到了夏季群众手机就没信号,需要登记信息时经常联系不到人,有时候开展工作十分被动,现在有了这本台账,可以随手查到各类信息,每个村干部都变成了‘户户通’,工作效率提升明显了……”德欠村党支部书记曾新安说。
小小台账,不仅是工作台账、便民台账,也记录着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,是德欠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,也是充分了解群众需求、听取群众意见、解决群众难题的重要途径。
针对多名群众反映来开会办事时党员活动室周边无处停车的问题,王占魁与驻村队员多方衔接,在党员活动室旁修建停车场一处,做到了“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”。
“德欠村的‘户户通’小台账,看似是一本薄薄的记录本,但是能够方便农牧民办理各项便民事项,也大大提高‘村两委’的工作效率,有效打通政务服务‘最后一公里’,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。”仙米乡党委书记马要牢说。
村干部